Outreach Office 簡介

我的相片
中壢市, Taiwan
【Outreach Office 願景與宗旨】 由本院教師及學生支援或舉辦各項科普活動,以「培育科學人才」的宗旨從事各項科普教育活動及科學營隊,以提高各年齡階層對地科領域的興趣與理解為願景,推動社區地球科學教育,開放中、小學科學主題戶外教學,辦理教師研習,落實地科教育推廣與環境解說服務。【Outreach Office成員】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地球科學教育推廣辦公室: 莊麗葉/電話 03-4227151 ext.65679 大學部 地科系:地科系系學會與學術部; 大氣系:大氣系系學會與學術部; 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應用地質研究所、太空科學研究所。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海峽兩岸氣象交流現況與前景

【地科教育推廣推薦報導】


交流雜誌專文----周仲島:海峽兩岸氣象交流現況與前景
剪報來源: 中央日報發表時間: 2010-06-18
2010-06-12 10:23:44 交流雜誌6月號111期周仲島專文「海峽兩岸氣象交流現況與前景」,如下:
 引 言
 海峽兩岸地緣關係密切,相同天氣和氣候現象常同時影響大陸和台灣,因而學術基礎研究與預報實務都有極高的共通性。台灣和大陸氣象界,在災害性天氣(如颱風和劇烈降水)研究都頗富經驗,在季風和氣候變遷等領域也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兩岸氣象交流具有高度互補性。
 海峽兩岸的氣象交流,從民國八十三年共同慶祝兩岸中國氣象學會成立七十週年開始,爾後在歷屆理事長帶領下,雙方交流熱絡。也由於成效績優,學會連續五度受到行政院陸委會的表揚,至今已有超過五十次團體交流活動的記錄。
 兩岸氣象交流活動的推動並不容易,除協調及申請手續外,經費也是一個問題。近年來依委託單位中央氣象局的需求,邀請大陸氣象局組團來訪,已成為學會每年的重點工作。自民國九十三年開始,每年大陸氣象界來台參加「海峽兩岸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本會組團赴大陸參加「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已成為兩岸氣象界的年度盛事。
 以下就最近幾年學會在兩岸事務交流,簡短說明。
 海峽兩岸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
 此一系列研討會,由中央氣象局委託本學會主辦,重點以災害性天氣為主,這也是兩岸氣象界最實際的需要,關係到兩岸人民的福祉。九十五年十月,本學會邀請當時中國大陸氣象局長秦大河院士率團來台發表論文,雙方共發表二十八篇論文,分別討論氣象災害與災害防治、氣象科技與應用、氣候監測與分析、預報技術與個案研究、遙測與整合應用等。會議主題特別加強氣候變遷、氣候模式、災變天氣特徵,也討論到颱風和中尺度氣象問題,非常切合兩岸實際需求。當年代表團是近十年來訪層級最高的一次,大陸領導階層很多四十歲左右的年輕幹部,擁有博士學位及省(市)局長的經歷,且大陸中央與地方、作業單位與學術單位的掛職和交流非常密切。
 大陸風雲一號氣象衛星與風雲二號衛星錯開觀測,可提供涵蓋東亞地區和台灣,每半小時一次的衛星雲圖;每年四至十月洪汛或颱風期間,還可加強觀測,提供每十五分鐘或更密集的衛星雲圖,對台灣天氣分析和預報有相當助益。
 最近一次的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於九十八年十二月舉辦,研討主題包括:重大災害性天氣的分析診斷與預報技術;颱風與梅雨季定量降水預報;全球暖化與災害性天氣;氣象分析技術資料之交換;以及其他天氣預報實務之交流。此外,本次交流重點項目,在於加強雙方對颱風、梅雨季、豪大雨預報能力以及全球暖化和劇烈天氣相關技術之探討。
 大陸參訪團由氣象局沈曉農副局長擔任團長,兩岸總共發表三十篇論文,參加人數約八十位。大陸參訪團並由本學會安排,參訪中央氣象局所屬作業中心、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及台北市災害防救中心;另安排到中央氣象局宜蘭氣象站、花蓮氣象站、花蓮雷達站及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花蓮鳳林鳳義坑土石流觀測站現場參訪。該年適值莫拉克侵襲台灣造成重大災害,尤其是豪大雨對土石斜坡的崩塌,以及氣候暖化與超大降雨的關聯,都是雙方熱烈討論的議題。
 另外在九十八年六月,大陸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台灣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以及福建省政府在福州共同舉辦海峽兩岸自然災害防治交流合作研討會。本學會居中協調,促成台灣大學和福建省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並作為福建省氣象局人才培育的基地。
 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
 此一系列會議,由大陸氣象局之海峽兩岸氣象科技交流中心主辦。九十六年的研討會假四川省成都市舉行,兩岸學者專家共提出二十五篇論文,我方有十二位學者專家出席並發表十篇論文。內容包括:天氣個案分析、都卜勒氣象雷達、颱風、數值預報、氣候統計、氣象服務等。九十七年研討會,以汶川地震重災區降水與泥石流滑坡特徵分析、氣象信息在防災應變之應用等為探討主題。
 九十八年研討會,假北京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舉行,我方有二十位學者專家出席並發表十三篇論文,由本人帶團前往,中央氣象局辛在勤局長以顧問身分與會。由於當年莫拉克颱風為台灣及大陸皆帶來重大影響,因此,有多篇論文係以莫拉克颱風為探討主題。大陸方面的與會人士,包括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陳聯壽院士、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王元副院長、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王式功副院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山大學及其他氣象作業、學術單位之學者專家。這次研討會由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也是中國科學院秦大河院士親自接待;另外由於相關颱風議題討論熱烈,會中也談及未來如何強化,包括颱風命名以及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海峽兩岸氣象名詞研討會
 「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為兩岸大氣科學學者所組成,每年輪流主辦氣象名詞研討會,以增加兩岸氣象名詞的一致性,對於兩岸氣象科技交流有很大的貢獻。
 八十八年第一屆研討會在台北召開,確定了「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對照本」的編定方案。八十九年第二屆在海南海口市召開,對中國大陸專家按編定方案整理的「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對照本(初稿)」,進行逐條審定與討論。
 九十一年第三屆在墾丁召開,針對「對照本」,海峽兩岸各自選取較優與較劣及新詞翻譯進行範例討論,為往後翻譯名詞的一致性,提供原則性建議,彙編成﹁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乙書(以下稱老名詞)。此外,並依據美國氣象學會出版之「氣象名詞辭典第二版」,除去第一版已有部分,和已收錄於國立編譯館於八十七年所編之「氣象學名詞第四版」部分後,整理出約一千字之「新增字彙」(以下稱新名詞)。
 九十五年第四屆在新疆喀什市召開會議,針對「新增字彙」選取常用重要新詞,希望在新詞尚未完全確立「慣用譯名」之前,提供雙方可接受之「共同推薦譯名」。
 九十七年第五屆在台北舉行,針對老名詞當中的四百四十八則「共同推薦譯名」進行研討,兩岸達成一致者計有兩百八十八則,約佔六十四.三%。
 九十八年第六屆原本預定在福建武夷山舉辦,後因莫拉克颱風改到海南三亞進行。會中討論五百五十三則老名詞中,兩岸推薦名相同者一百三十五則,雙方均建議刪除者共有三十三則;另討論九百三十六則新名詞,完成研定兩岸譯名相同者,及雙方均建議刪除者計三百六十八則。兩岸獨特用語,且無交集者,例如「向量︱矢量」「亂流︱湍流」「計︱儀」等,則未列入討論。
 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將這幾年已定案之成果,彙整提供各自之政府主管機關(大陸名詞委、台灣教育部國立編譯館),進行國家大氣科學名詞之修訂,以作為教學、研究之名詞使用依據,未來亦將配合兩岸政府推動「中華大辭典」之編輯工作。
 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於九十一年完成「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對照本」,不但使社會大眾及氣象界了解兩岸氣象名詞的差異性,減少誤解,更進而以縮小兩岸氣象名詞稱謂差異,作為雙方共同努力之方向。老名詞異中求同、新詞尚未討論獲得共識者,仍應作為未來之工作目標,持續進行。
 目前兩岸颱風因中文譯名不同,常造成兩岸作業單位與使用大眾之誤解,是否藉由兩岸氣象名詞委員會對談機制進行研討,或由兩岸氣象局直接討論,亦是未來努力方向之一。
 全國大氣科學研究生暨兩岸研究生學術交流活動
 自八十三年兩岸氣象交流以來,即開辦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每次均在兩岸大氣科學界造成熱烈迴響,這歸功於兩岸擔任導師的著名科學家大力支持,以及主辦單位與協辦單位的全力配合。研討會歷來的主題共有五方面:氣候動力學、氣候預報、氣候模擬與全球變化;中小尺度與災害性天氣;大氣物理、大氣探測與遙感;大氣環境、大氣化學與邊界層物理;地球流體力學。
 研討會均由研究生主導研討會議議題、安排特邀報告人及主持所有會議,老師從旁協助與指導,達到「做中學」的教育目的,使學生逐步成長,並且議題廣泛。大陸研究生上台報告有板有眼,問題發言也相當踴躍與深入。對岸研究生以大尺度研究與模式模擬見長,我們則偏重小尺度的專研與新技術的開發,各有特色。
 結語
 台灣因為颱風、豪雨等災害性天氣常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大陸也面臨相同問題,如何加強即時天氣預報技術及遙測資料應用,可作為未來兩岸氣象科技交流重點。台灣今年將舉辦花卉博覽會,大陸辦理北京奧運及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提供相關承辦單位及活動地點氣象服務的內容與運作方式,應該可作為中央氣象局提供台北市花博會服務的參考。
 長期以來,在政府支持與中央氣象局全體工作人員努力下,我國颱風預報技術已達世界一流水準,並仍在進步中。台灣地區自動雨量網站已建設完成多年,都卜勒氣象雷達網連也已完成,衛星接收和各種預報整合系統也不斷更新。在學術界與作業單位的努力下,氣象界的學者專家們無不力求有所突破,但由於天氣變化之多變性,氣象工作者需努力探究的大自然奧秘尚多。  中華民國氣象學會舉辦過多次兩岸氣象交流活動,已為兩岸氣象交流奠定紮實基礎。基於兩岸氣象間共同工作需求,應思考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兩岸大氣科學學術交流與合作模式。藉由不斷的互訪,建立深厚的互信基礎,繼續推動相關學術交流活動,至為要務。讓兩岸學術實務臍帶得以長長久久,永續經營,共同造福後代子子孫孫。【中央網路報】原文轉載自【2010-06-12/中央日報網路報-兩岸交流】

相關連結: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1191029

中大新聞 http://www.ncu.edu.tw/ch/clip/8229

東沙設首座綠能空氣監測站,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擔任研究主力團隊。


【地科教育推廣推薦報導】

剪報來源: 民眾日報發表時間: 2010-06-22
【本報綜合報導】 

環保署長沈世宏昨天表示,台灣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在東沙島以國際級空氣監測設備進行聯合監測。特別的是,監測工作站使用太陽能發電,使東沙島成為台灣第1個綠能監測站。 

沈世宏與行政院國科會主委李羅權、美國太空總署(NASA)Dr.Hal Maring等人赴東沙島,出席「南海環境品質聯合監測成果發表」活動。 

沈世宏指出,此次聯合監測活動為台灣首次與美國及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合作,探討中國大陸沙塵及東南亞生質燃燒污染物傳輸,對南海地區的影響。 

沈世宏說,2月在國防部協助下,海軍船艦運補監測車及美方相關設備至東沙島,已進行3個月的完整空氣品質觀測,6月底美方設備將移回,監測車也將運回台灣。 

他表示,為持續瞭解南海環境品質長期變化,環保署與高雄市政府海洋局合作成立「東沙環境品質監測工作站」,並以太陽能發電供電,成為全國第1個綠能監測站。 

參與研究團隊的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能暉表示,吹東北季風時,大陸沙塵暴影響大,3至5月吹西南季風,則有中南半島霾害;東沙島因具戰略地位,正好是空污越境處,適合做背景監測。 林能暉說,從過去3個月空氣品質觀測發現,中南半島吹來的污染物質中,對人體危害較大的是大氣汞和戴奧辛,測得每立方公尺2點多奈克,比起台灣本島一般在1.5至1.7奈克左右,此數值已較全球平均值高。 

環保署監資處長朱雨其說,今年3月,台灣受大陸沙塵影響,各地空氣品質不良;至於東沙島,平日平均濃度每立方公尺30微克,沙塵期間測得濃度達557微克,首度證實沙塵暴影響如此遠。

原文轉載自【2010-06-19/民眾日報/3版/焦點新聞】

中大新聞 http://www.ncu.edu.tw/ch/clip/8251

今年酷夏最炫的科學活動,就是「福衛三號探索之旅」。


【地球科學教育推廣報導】


今年(2010年)酷夏最炫的科學活動,就是「福衛三號探索之旅」。由國立中央大學全球定位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主辦,地球科學學院與國家太空中心協辦的暑期科學活動,將帶著小朋友們踏入台灣地區太空研究重地「國家太空中心」,學習現行全球定位系統(GPS)在生活上的應用,進而從遊戲中認識天文、太空與地球科學

「福衛三號探索之旅」,第一梯次:8月3日(二),第二梯次:8月5日(四)。即日起開始受理報名,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或email報名,7月19日(二)下午4點前完成報名手續。費用全免,歡迎全國 四~六年級小朋友報名參加,留下今夏最有價值的回憶。


活動詳情請洽:03-422-7151 分機65565 翁小姐 gpsarc@gmail.com

03-422-7151 分機65679 莊小姐



~地球科學學院歡迎您~

地科教育推廣部落格天氣預報功能開始啟動!!!

【地科教育推廣報導】

2010年6月23日起,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地球科學教育推廣部落格開始提供天氣預報,讓您不再為天氣變化而煩惱。歡迎各位多加利用!
(感謝iTenki熱情提供 http://www.tenki.tw/index.php )


~地球科學學院歡迎您~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氣象達人彭啟明 讓氣象資訊有價值


【地球科學教育推薦報導】

氣象達人彭啟明 讓氣象資訊有價值
剪報來源: 生命力新聞 記者王亭云/臺北報導
發表時間: 2010-06-18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 當家氣象主播瑋靚(圖 左)和
天氣達人彭啟明 (圖右)。王亭云/攝 影

 「大家晚安,我們一起來關心今天的天氣…」聽著氣象達人彭啟明親切地播報著氣象,不說您可能不知道,他可是擁有台灣第一張氣象預報個人證照,並創立了台灣第一家民間氣象公司「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不同於中央氣象局制式的資訊提供、各電視台短短的氣象時間,彭啟明利用各種網路平台,每天提供網路使用者更快速且豐富的天氣資訊。

 彭啟明現在除了是「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的總經理,同時還身兼許多不同的身分,像是大愛電視台的氣象主播、中廣氣象達人節目主持人等,「氣象」對他來說可說是一路相伴。對於探索天氣現象充滿著興趣,「或許跟小時候住在花蓮氣象站旁邊有關係吧」,他回想著,經歷過高中熱愛天文的時期,大學進入了中央大學大氣系,便一直研究氣象直到博士學位。

 「沒有網路,就沒有這家公司。」彭啟明說道,由於氣象資料龐大,在過去都得依靠超級電腦才可以作業,如今網路不僅方便更能快速傳輸氣象資料,成立工作站的成本也不再昂貴。二○○四年國內開放民間氣象產業,「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一成立,就取得由政府認證發行的氣象預報證照,得以用他自己的專業來分析獲得的各種氣象資料,並可合法公開預報天氣。

 靠著氣象的專業,引入全新的氣象專業想法,彭啟明為自己開創了不同的道路,由於身為第一家民間氣象公司,還有許多創新的經營概念,因此創業當時冒著極大的風險,是否能成功是未知數;另外,氣象資訊的提供需要專業的學術背景與研究,因此這是「一條孤寂的道路。」他如此說。

 公司除了有提供媒體天氣資訊的服務外,還有廣泛的氣象產業服務,像是短期或長期的天氣預測與評估,客戶範圍小從個人大至企業,像是有個人的出遊計畫、攤販的擺攤時間等;也有替企業做整年度的營運狀況預估與活動排程規劃,譬如說哪天是好天氣適合舉辦大型的活動,又或者某些企業的產品會因天氣而有銷售數量的改變等情形。

 跟著當家主播瑋靚一起來看看氣象播報影音如何產出的吧!

 如此延伸出來的「天氣保險」概念,也就是幫助企業找出營業與天氣影響的關鍵點,並根據分析結果,提出解決方案,降低企業營業風險。譬如說電器業者在產品銷售主要月份,如果遇梅雨季降雨異常或颱風侵台次數異常,降低民眾出門購買意願,使原本銷售量大減,導致營業的損失,那麼保險公司就會理賠。

 從二○○三年創業至二○○七年開始從虧轉盈,除了氣象播報工作,公司也已發展出制式的接案流程,預測不準還不收錢,所接的案子以戶外公關活動為主,再來就是賽鴿比賽。「大多數公司會用,因為往往企業的損失的金額,會大過我們服務的費用」,彭啟明說,天氣預測的服務可大幅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個人或企業營運效益。今年,他預估年營收可上看五千萬元。

 小巧的攝影棚讓每天的氣象新聞得以產出,將氣象訊息傳播給每一個人知道~

 另一方面,彭啟明對於將氣象與網路、手機等各載具的結合應用不遺餘力,為的就是要「將資訊傳送出去」他表示。他的部落格數位氣象台每天傳播著氣象資訊,而將天氣資訊與Facebook、Plurk等結合的效果,他認為,「部落格感覺慢慢退燒了,而社群的力量很大,互動性更強。」

 公司也有提供手機WAP氣象資訊提供的服務,只要用手機上「小美女氣象台」,隨時掌握即時且生活化的天氣資訊,針對iPod使用者也有iPod Weather的服務;而跟Google map做結合的TenkiMaps,結合天氣、地圖與互動功能,除了點選地圖上的地點有簡單的氣象資訊,還能讓當地人告訴你當地的天氣。

 雖然和氣象局同樣都是提供氣象資訊,但差別在於,「服務的態度,我報不對會有壓力」彭啟明說,因為他得對客戶負責,而且「因為會員少,對你的信任就大。」

另外,對於主流電視媒體不重視氣象的專業,他有著深深的感觸,「他們不敢冒風險」,所以比較不能接受他的氣象資料不同於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

 對於將氣象資訊的價值做了全新的定義,彭啟明覺得,從原來沒有的東西,經過嘗試,到最後比預期的結果更好,讓氣象的應用更多,「就會有成就感。」對於未來的想像,「我想要有個氣象頻道,」他認真地說,不管是網路或者電視,他認為,「天災會越來越多,有個專業氣象台是個好事情。」對於朝夕相處的夥伴「氣象」,他還是充滿著熱情與期許。

原文轉載自【2010-06/生命力新聞】 http://www.newstory.info/2010/06/氣象達人彭啟明-讓氣象資訊有價值.html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地球科學教育推廣報導】

國科會科學志工團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收成與分享階段。今年,科學志工們在生態環保科學、科學志工創意與特殊族群關懷等三大領域中,展開科學志願服務。志工們以專業,守護每一顆特別的心;以行動,關懷地球生態的美;以熱情,激發孩子們的科學夢。這些繽紛的成果,都將在2010年科學志工大會師中一舉綻放。

誠摯邀請有興趣的您,與我們於 7月12日(一)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一同激盪科學新思維!


一、主辦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二、承辦單位: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三、協辦單位: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台灣大學分會、成功大學水利暨海洋工程系、元智大學學生事務處
四、演出單位:
1. 前雲門舞集1團舞者林姿君、交通大學魔術社賴之彥(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100級)
2. 2010上海世界博覽會台灣館特約繪本作家童嘉、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畫家群
五、活動日期:2010年7月12日(一)
六、活動地點: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際會議廳(新竹市科學園區研發六路七號)
七、活動議程:
10:00~10:30 報到
10:30~11:00 志工,著了科學的魔法
11:00~12:00 科學,有了志工的微笑-主題論壇
13:30~14:30 志工,從心的執著開始-願景對話
14:30~15:30 歡迎,科學志工來我家-NCHC參訪

報名方式:以電子郵件方式提供服務單位、職稱、姓名、性別、連絡電話、手機電話、住址、信箱、飲食葷素、郵局或銀行存摺封面影本(符合本院志工團隊資格者,補助交通費使用,需與出席者相同)

歡迎國立中央大學師生報名參加。

意者請洽:
地科學院 天地人志工團隊 莊小姐 03-4227151 分機65679
liyea@ncu.edu.tw

指引你人生新方向的一場座談會 -- 地球科學工作者的出路 Careers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地球科學教育推廣報導】

未來的路何其廣闊,最後要選擇哪一條路走,你是否曾經認真思考過?
參加「地球科學工作者的出路 Careers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座談會,將指引你人生新方向。


地球科學工作者的出路
Careers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時間:2010/ 6/23 (三) 下午 5:45 ~ 6:30

地點: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一樓102室

主講: NASA 地球科學團隊

登記: WPGM會議展場-NASA展示處

注意: 會場贈送精巧NASA紀念品


歡迎:大學部學生、研究生及所有地球科學工作者參加



想知道更多? 請到 http://www.cgu.org.tw/CGU2009/Chinese/Activity/Act_CGU_2010_5.php





~地球科學教育推廣辦公室歡迎您~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甚麼樣的活動讓你一定要注意

【地球科學教育推廣報導】


甚麼樣的活動可以讓你在一天之內吸收60個研究領域的精華,親眼見到各領域的大師級人物,還可以看到全國大專院校的優秀菁英?就是這個一年一度的活動,「大學跨學門科學人才培育銜接計畫-99年度暑期研習交流活動」!

身為大學生的你,如果你去年沒參加到,等明年又還太久,請不要錯過今年7月20的研習交流活動。


詳細內容請見 http://sciedu.ncu.edu.tw:8000/school/data/
中央大學報名與活動諮詢,請洽 03-4227151分機65679 地科學院 莊小姐
報名表請送到 liyea@ncu.edu.tw
費用:全免(備有餐盒,但交通費需要自己出喔)
報名期限:2010/6/21下班以前


請密切注意相關訊息!


~地球科學學院歡迎您~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6月9日歡迎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節目蒞臨本院採訪


【地科教育推廣報導】

6月9日歡迎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節目蒞臨國立中央大學地科學院採訪。本次受訪主角為地科系馬國鳳教授,訪問內容將於該節目時段播出,歡迎各位聆聽指教。精彩內容將刊載於國語日報科學版及其他報訊。

「自然筆記」節目著重於生態、環境等相關議題探討,主持人范欽慧非常重視自然生態與環境變遷,將歷年來採訪、蒐集到的所有事物整理出版多本書籍,如「與自然相遇的人,大田出版」、「台灣生物曆,大田出版」、「海洋行旅,天下雜誌」、「跟著節氣去旅行 親子共享自然的24個旅程」...等。


教育廣播電台節目頻率:台北101.7MHz  彰化103.5MHz  高雄101.7MHz  台東102.9MHz 花蓮103.7MHz 

部落格網址如下 http://tw.myblog.yahoo.com/native-education/article?mid=2284&next=2265&l=f&fid=14




~地科學院歡迎您 ~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George Harlow教授訪台演講



【地球科學教育推廣報導】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George Harlow教授訪台演講,將與您分享科學研究精彩紀錄,歡迎各位報名參加!




第一場
6月17日(四)下午二點
台北 中央研究院 地球科學研究所三樓演講廳
Jadeitite: A Recorder of Subduction Channel Fluids

第二場
6月18日(五)下午二點
花蓮 東華大學美崙校區(體育館)國際會議廳
The Geology of Jade Deposits (玉礦的地質)

Harlow教授簡歷
哈佛大學學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資深研究員/教授
美國礦物學學會會士(MSA Fellow, 1996)、秘書長(2004-2006)、
傑出公共服務獎章得主(2003)
國際礦物博物館專業學會理事長(1993-1996)、監事(1993-2005)

詳情請洽東華大學美崙校區蔡金河老師 03-8227106 分機 2172, tsaich@mail.ndhu.edu.tw

6月26日,NASA科學家現身說法,教你如何取得、如何使用科學資訊!!


【地球科學教育推廣報導】

中華民國地球科學學會(Chinese Geoscience Union)辦理之教師研習「如何使用NASA資訊」,歡迎自然科學領域教師,或任何有興趣的教育、研究人員報名參加。歡迎轉載於各校、各單位網站訊息公告。


主題:如何使用NASA資訊
受訓地點:台灣大學計算機中心 2樓212教室
日期:2010/6/26 上午9:00~12:00
費用:全免
名額:40名
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方式,額滿截止。
報名網址:http://www.cgu.org.tw/CGU2009/Chinese/Activity/Act_CGU_2010_NASA.php
注意事項:請攜帶個人電腦或隨身碟,以便下載資料。


本研習將限量提供珍貴教學與研究資料,敬請把握機會!


~~ 地球科學學院 地球科學教育推廣辦公室歡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