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教育推廣辦公室推薦報導】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48526
「台灣要發展太空,資源一定要集中,才能做得『小而美』。」憑著對這塊土地的使命感,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趙丰從美國回台灣貢獻;當了4年院長,最近還將轉任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
趙丰是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但是「物理系」對他來說就像「霧裡戲」;當時,他不知道學的東西和現實世界的關聯在哪裡。大四選修了中央研究院院士鄧大量開的「地球物理」課程,讓他豁然開朗,此後就以地球物理為主要研究方向。
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後,趙丰進入美國太空總署(NASA),一待就超過20年。NASA是美國最尖端的科學研究機構,趙丰每天都很期待「今天又有什麼新發展?」他一直認為,從物理走向地球科學,是他人生中一個很大、很正面的轉折。
某次NASA和台灣合作,趙丰回到台灣,在中大待了一個夏天。他突然有了「尋根」的感覺,加上中大以「講座教授」兼院長職禮聘他,又提供宿舍,讓他決定放棄世界一流實驗室的工作,回台灣貢獻下一代的教育。
對於台灣的太空科技,趙丰指出,台灣很小,但太空發展卻又方向不定,主事者常換,很難做出明顯績效,預算也受影響,找不到人才。
他認為,太空計畫要有選擇性、「集中火力」,才能有所成就。近年來台灣的衛星計畫已有所突破,是可喜現象,不過主要技術還得仰賴國外,有心的研究者也必須往外取經。
趙丰對台灣的教育有一份使命,學術生涯的後半幾乎都投注在教育上,希望培育本土的優秀太空人才。「NASA一開始也是不斷失敗!」趙丰認為失敗沒什麼好怕的,只要學到經驗,未嘗不是好事。他始終期盼,台灣的太空科技可以早日起飛,和國外並駕齊驅。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